快捷搜索:

5千年莱夷古乐穿越时空,首场音乐会奏响莱西

 

乐曲是历史的文化印记,见证了时代更迭变迁。历时7年挖掘整理编排,30日晚,莱夷古乐社首场音乐会在莱西上演,穿越5000年的莱夷古乐再次奏响古莱大地,现场观众仿佛穿越历史,回到几千年以前那片凝结先人智慧和汗水的时空。

耗时7年,奏响五千年前古乐

5月30日晚,在莱西市文化中心,莱夷古乐社首场音乐会如期举行。舞台上,身着古装的乐工或击打,或吹奏,或弹拨,曲调时而平和,时而高亢,时而欢快,时而静逸。这些穿越时空而来的声音撞击着身体里的华夏血脉,令人不由生发出一种共鸣之感。

莱夷古乐社创始人高连堂告诉记者,莱夷古乐,亦称莱乐,是远古到春秋战国时期曾广泛存在于莱夷古地(主要以胶东半岛为主)莱夷人古音乐,在中国古典史籍《史记》《竹书纪年》等中均有记载,在长达5千年的历史沉浮中始终葆有它独特、绚丽的色彩,是东夷民族最灿烂的古文化遗产。莱西市位于胶东半岛中部,夏商时期,莱西地属莱夷,周朝建立,莱西属古莱国之地。古莱夷人在富饶的胶东平原上劳作的过程中踏壤而舞、击石而歌,直至春秋时期,莱国的经济与文化已经十分发达,而莱夷的音乐也自成风格,形成独特的“莱乐”。

今年65岁的高连堂在莱西从事一家音乐辅导培训学校,至今已有20余年。“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对莱西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历史文化等非常了解,尤其是对在莱西以及周边流传曾经甚广的古代音乐更情有独钟。”高连堂说,从2012年开始,他一边研究东夷历史文化,一边开始着手整理莱夷古乐的演奏器材和曲谱。历经7年时间,如今,曾经见证古莱国灿烂文明的莱夷古乐再次奏响,他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内心百感交集。

复制乐器耗资30万元,足迹遍布多地

舞台上,编钟、石磬、琴、瑟、笛、篪、箫、排箫、埙、柷、敔、笙、建鼓、搏拊等十几种乐器发出的曼妙声音,交织在一起,带给现场观众强烈的听觉冲击。岂不知,乐工演奏莱夷古乐的使用的十多种乐器,是高连堂花费5年多时间,足迹遍布山东、江苏、河南、安徽等地,尽可能按照原始史料记载或者出土文物复制而成。

“莱夷古乐演奏乐器中的石编磬对石材的要求很高,普通的石材音色不好,达不到要求。”高连堂说,莱夷古乐演奏乐器他都是根据史料记载或者参照博物馆出土的实物一件件精细复制,为了找到石编磬合适的石材,他从山东菏泽去了江苏徐州,从江苏去了河南,又从河南安阳再进入安徽,就是为了找到音色符合要求的石材。最终,高连堂在安徽找到了他心目中理想的制作石编磬所需的石材,但是他发现当地的石材加工师傅并不精通音乐,他们只能照着样子做出一个基本的形状,但是实际演奏效果却很差。为此,高连堂把我国知名的古乐专家马宏川请到工厂,现场指导,然后再由工厂的师傅们对照着定音器安装完成。

最终,在2017年,演奏莱夷古乐所需的十多种乐器全部复原,而复原这些古乐器,高连堂耗资将近30万元。

两年编排4篇乐章,组乐队传承古乐文化

“光有乐器还不行,还得有乐谱。”为了挖掘整理莱夷古乐的乐谱,高连堂平日里经常深入莱西以及胶东地区的农村,找到村里的老人,甚至还有当地兴办红白喜事的吹手,听他们唱当地的民间小调、渔家号子,各种带唱腔的秧歌调。“莱夷古乐虽然没有完整地保留下来,但是主要的音律特点会在人们口口相传中延续下来。”高连堂说。

此外,高连堂还在当地文化主管部门的支持下,辗转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海洋大学、菏泽大学和淄博、泰安等地查阅资料、拜访专家,经过两年多的时间,他积攒了厚厚的一摞民间音乐资料,并根据这些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找出具有地域性的音律特点,编写出当时流传于莱夷地区的古乐曲谱。“曲谱既要符合胶东地区的音乐元素,还要符合历史文献描绘的历史场面。”高连堂说,经过近两年时间,2018年,《莱夷鸿蒙》、《姑尤神韵》、《莱融华夏》、《惠风和畅》四篇章莱夷古乐曲谱编排而成。

为了让莱夷古乐再度奏响,高连堂组建了莱夷古乐队。高连堂说,组建莱夷古乐队,更重要的责任是要担负起莱夷古乐的挖掘、整理和传承的重任,让更多的现代人感受到当年莱夷古乐的中兴盛世,感受到当年的礼乐之美。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宋祖锋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97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