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插队时的记忆:五十多年前三道湾抓蛤蟆

 

作者:稳心颗粒 来源:美篇App

在中国东北长白山林区有一种珍贵蛙种叫林蛙,由于其冬天在雪地下冬眠100多天,故又称“雪蛤”。长白山林蛙体态特征外形极像青蛙,但其背部为褐色,肚皮部位为浅黄或黄白色,俗称“黄肚皮儿”,林蛙头体和四肢较细长,行动敏捷,跳跃力强。该蛙是我国著名的经济蛙种,雌蛙的输卵管里的营养物质叫林蛙油,它是名贵的食品、补品。

五十三年前我下乡在吉林延吉三道湾,这里是生产林蛙的山区,三道人称林蛙为蛤士蟆,简称蛤蟆,雄蛤蟆和雌蛤蟆分别称为公狗子和母抱子。从老乡那得知,蛤蟆是两栖动物,一般在春季五月产卵,幼体发育成熟蜕变成蛤蟆脱水上岸,以山林中的昆虫为食,待深秋十月,它们会按春天上山的路线返回,回到河里“猫冬”。

70年代是一个物质匮乏和生活贫困的年代,抓蛤蟆就成了当时三道人经济来源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我们用来改善生活的一种途径。70年代时三道的蛤蟆就很贵了,有油的母孢子,一元钱只能买三个,而公狗子比较便宜,一斤一元多钱。

居住在东山下的捕蛙能手单大叔告诉我们,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的下雨天蛤蟆会大规模地从东面和西面的山坡林区迁到河沟附近,陆续进入水底集群冬眠。我们向单大叔要了几个鱼坞(用柳条等枝条织成的腹粗、颈细、口呈盘状的篓子),按照他说的方法,在林蛙较多的河沟,选择坡度大、流速快的地方,用石块、树枝和泥沙等物筑成倒“八”字形的坝,坝顶端留下出水口,形成一不定期的水落差,使水流入我们下的鱼坞中,当蛤蟆蹦蹦跳跳,三三两两的从山上下来,进入到河沟时,它们会顺着水流进入鱼坞里,成了我们的囊中之物。

四月中旬至五月上旬是蛤蟆的繁殖季节。在繁殖期间,它们会在田野的沟渠、河边产卵,卵经过孵化出小蝌蚪(蛤蟆咕斗),一个月左右这些蝌蚪就成了蛤蟆。

五月中旬至六月上旬蛤蟆开始上山,这一段时间的雨夜,蛤蟆也特别多,听着它们那呱呱悦耳动听的叫声,我们把塑料布当雨衣披在身上,拿上手电(或带上松树明子),带着篓筐,沿着叫声方向走去。蛤蟆一见到光,就立刻停止跳动,这时候我们飞快地走过去,一把按住它,若抓住的蛤蟆个子太小,我们就放生了,而较大的蛤蟆就被扔进了篓筐里。

在三道北面的小东沟河里和三道西面的二道沟河里的蛤蟆最多。秋天的时候,蛤蟆要跳到河里去准备冬眠,虽然河水冰冷刺骨,但我们不畏严寒,穿着高筒水靴站在河水里,用木柄铁钩头的蛤蟆钩子,翻动着河水里的石头。如果石头下面有蛤蟆,它们就会在翻开石头的时候跑出来,这时只要眼力好、手脚快,手“嚯”的一下伸进水里,就能逮住蛤蟆。

有时我们会和三道青年联手用拦河截流(南方人讲的拷浜)的方法捕捉蛤蟆。选择三道北面有支流的小河,用石头、泥沙等在河流分支垒成小拦河坝,截断河水,使水从另一支流通过。这样,一个支流干涸无水,翻开河底石头就很容易可捕蛤蟆了,同时也可以抓到不少的小鱼。

一年冬天没有回家,和林场好友黄克国他们一起在冰天雪地破冰抓鱼抓蛤蟆,冻得不亦乐乎。我们用铁镐和石工凿等工具破开了冰面,那天运气很好,在一块大石头下看到很多头部向下、四肢卷缩的蛤蟆相互拥挤在一起,冬天的蛤蟆,被冷水冻的懒得动弹,我们很容易地把它们从河里捞了出来。那次我们用了不到半天功夫,就雄赳赳气昂昂地满载而归。

每次抓完蛤蟆,虽然浑身湿漉漉的,感觉冷飕飕的,但是看着袋里活蹦乱跳的蛤蟆,特别有成就感,想到回家就能改善生活,就能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蛤蟆,也就不觉得冷和累了。

秋天抓的蛤蟆最好,因为此时正是它们储存能量准备冬眠的时候,也是它们生命力最强之时,尤其是母孢子的输卵管更是储备了来年繁殖后代的所有营养。

抓回来的母孢子我们是舍不得吃的,要等着探亲带回上海。为了保证蛤蟆油的质量,我们一回到家,就把它们一个个用铁丝串起来,挂在风头里风干。

抓回来的公狗子,一般被美食了。我们先将它们摔晕,从嘴处取出内脏,再洗干净,然后把它们和土豆一起放在铁锅里炖,同时放入葱蒜、辣椒、盐和清酱。不一会儿,那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对平时只吃大饼子咸菜、肚子里没有油水的知青我们来说,它的诱惑力太大,我总忍不住地先尝一口,那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超级好吃。

如果抓到的公狗子较多,我们会留着一部分以后吃。把留着的公狗子像母抱子一样串起来风干。再吃的时候,由于蛤蟆躯干很硬,所以提前一天把它们泡软,后剖开肚皮取出内脏,清洗干净,这时一定要用慢火炖,除了放葱蒜、辣椒、盐和清酱外,还要放一勺白酒去腥,这样出锅后的蛤蟆菜一样美味。

蛤蟆肉质细嫩,易为人体消化吸收,适合各种年龄的人,尤其对体弱多病和老人食用,具有很高的食补价值。特别是蛤蟆油,它是延缓衰老、滋补强壮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最佳滋补良药,可补虚、强精、壮阳、养肺、滋肾、益肝。

听三道好友说现在三道湾的野生蛤蟆不多了,它已经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即有重大经济效益、重大科研价值和重大生态意义的动物,2008年已被纳入国家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保护野生蛤蟆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现在我们是不能再抓野生蛤蟆了,但五十多年前插队时抓蛤蟆的那段经历已成了我难忘的记忆。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60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