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科普】小儿热性惊厥急救护理方法分享

 

引言:

热性惊厥是因体温快速升高造成脑神经细胞异常放电所致,常发生在热性疾病初期,体温骤然升高时,患儿突然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或阵发性抽搐,可伴有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凝视或斜视、牙关紧闭、呼吸不整,可有发绀、大小便失禁,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后缓解,发作后除原发疾病表现外一切如常,不留任何中枢神经系统体征。

一般热性惊厥预后良好,但小儿不会用语言表达,无法预料病情发生,若未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干预,易引发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遗留程度不一的后遗症。另外,热性惊厥治疗后复发率高达30%~40%,会影响患儿记忆力等,部分患儿会因病情多次复发会出现智力下降或继发性癫痫,预后较差。

一、热性惊厥的分类及发病原因

1、分类

热性惊厥分为单纯性及复杂性热惊两种类型。

单纯热性惊厥呈强直-阵挛发作,持续数秒至10min,而复杂性热性惊厥症状不典型,通常在发病12h内发生惊厥,24h内会反复发作。

一般由感染引起,以起病急、发热、突然抽搐为特点,如果患儿惊厥时间过长或惊厥反复发作,可损害脑细胞影响发育。

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多见,占比率约为50%左右,主要是由于小儿大脑皮质层发育不全,各种较弱的刺激也能在大脑引起强烈兴奋与扩散,导致神经细胞突然大量异常放电而产生惊厥。

2、患儿复发现状

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热性惊厥患儿疾病复发率为28%左右,复发率较高。

原因可能是因小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成熟,易出现体温升高,加上相应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未形成良好的神经髓鞘,受到较小刺激时大脑兴奋性便可提高,致使神经细胞放电异常,致使热性惊厥复发。

热性惊厥反复复发可引起脑神经组织不可逆性损伤,引起记忆力低下、智力低下、行为异常等多种后遗症,甚至癫痫,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和正常生活。

3、影响因素

缺铁性贫血是热性惊厥患儿复发的高危因素,分析原因如下:

(1)年龄<3岁

3岁以前儿童的脑形态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兴奋系统各神经细胞抑制尚不稳定,一旦出现高热者会增加脑神经细胞通透性,易于扩散,增加热性惊厥复发风险。

年龄越小脑细胞结构简单、树突分支不全,抑制性和神经性神经递质不平衡,减弱对皮层的抑制作用,惊厥阈值较低,同时对高温的耐受性较差,当机体发生高热时神经兴奋性会提高,易泛化至整个大脑,致使热性惊厥复发率较高。

(2)小男孩

和同年龄段的女孩相比,男孩本就比女孩的发育晚一些,因此对环境的适应性也比较缓慢,相比之下,更容易被外界干扰,因此倘若男孩曾发生过惊厥的情况,和女孩相比,复发的概率是要高出许多的。

(3)惊厥类型复杂型

复杂型惊厥病情相对复杂,发病次数多且持续时间长,脑缺血缺氧时间也相应延长,易引起脑损伤,可能会提高热性惊厥复发可能性。

(4)惊厥时体温<39.5℃

随着体温升高大脑对氧的需求程度会相应的增加,致使脑神经元兴奋性阈值改变;加之体温越高越易引起心跳加速、血管扩张,循环血液量明显增加,促使神经细胞代谢更加旺盛,并可经外界环境刺激大脑内相对敏感的神经元,特别是刺激丘脑,神经细胞易发生异常放电,经神经传导引起全身肌肉或局部肌肉痉挛,易引起热性惊厥。

但首次惊厥时体温低的患儿耐受性相对较差,对发热有较高的敏感性,复发的危险性越高。

(5)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者体内多种含铁酶活性减低,促使细胞功能紊乱,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下降,致使热性惊厥复发可能性增加。

二、热性惊厥的治疗

1、热性惊厥发作时的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出现惊厥时,应立即将患儿平卧,解松领扣、裤带,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吸入引起窒息。备好吸痰器和气管插管用具。

若出现窒息时,应立即吸出呼吸分泌物,施行人工呼吸。必要时上下门齿间放置纱布包裹的开口器或压舌板,以防舌咬伤,舌后坠者以舌钳将舌拉出,但牙关紧闭时不宜强力撬开以免损伤牙齿。

(2)中流量或高流量给氧

改善机体缺氧状况,以减少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在给氧过程中密切观察缺氧是否改善,鼻导管是否通畅。

(3)控制惊厥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根据医嘱应用止惊药。缓慢静推安定能有效控制抽搐发作,同时以苯巴比妥、水合氯醛作为辅助用药。

如情况紧急而身边又无药物时,可用手指按压患儿人中穴(鼻唇沟上1/3处)、合谷穴(虎口处),注意不要太用力,避免损伤皮肤,给患儿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1. 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是小儿初期发热首选的降温方法。物理降温的方法包括头部冷敷、温水擦浴、乙醇擦浴、冷盐水灌肠等方法。

①头部冷湿敷或枕冰袋:可以降温并减少脑细胞耗氧量,方法简单且安全有效。用冷毛巾或冷水袋敷患儿前额,10min~15min更换一次,必要时可将冰袋枕于脑下。

②乙醇擦浴:乙醇擦浴适合于高热无寒战又无汗的患儿,采用酒精擦浴降温,能收到一定的效果。蘸取适量的乙醇,重点擦拭腋下、手脚等位置,血液循环流动效果下降温明显,切勿擦拭肚子、脖子、胸口这些位置,以免遭受刺激产生不好的影响。

③生理盐水灌肠:在医生指导下可采取这种方式,必要时配合药物保留灌肠,既可降温又可配合治降温,方法:取生理盐水200mL~500mL,温度28℃~32℃,分3~5次灌肠,每次灌完后使患儿肛门夹紧10min~30min后再排出,排便后30min测量体温并记录。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的反应,若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脉速、心慌气促、应立即停止灌肠,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5)对家长的护理

家长因小儿突如其来的抽搐发作,存在紧张、焦虑、惊恐不安甚至烦躁、暴怒等负面情绪。

因此,医护人员应迅速到位,镇定自如,保持安静,处置熟练准确,并守护于患儿身旁,以取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消除恐惧心理。减少室内的响声,禁止给患儿一切不必要的刺激,室内灯光应柔和。

2、惊厥控制后的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随时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面色、瞳孔、意识等重要生命体征,重复联合用药者应注意有无呼吸抑制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报医生,以便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2)保持安静

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光线不宜过强。

诊疗护理患儿时动作轻柔敏捷,并尽可能集中进行,避免一切不必要刺激,以免因护理不当再次引起惊厥发作,病床安置护栏,以防坠床。

(3)饮食护理

总体原则是易消化、富含营养、少量多次饮水,避免强求患儿饮食量而导致患儿胃肠负担过重。饮食应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蛋白流食或半流食,如米汤、稀粥、乳制品、豆制品、蔬菜、面条等,鼓励多饮水或选择喜欢的果汁、饮料,避免因降温过快、出汗过多引起虚脱。

(4)皮肤护理

保持衣、被、床单清洁、平整、柔软干燥,翻身时避免拖、拉等动作,防止皮肤擦伤,昏迷、大小便失禁的年长儿必要时留置导尿管,便后用温水擦洗臀部皮肤,并涂爽身粉,及时更换衣裤,要经常按摩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皮肤感染及褥疮的发生,并注意更换体位,防止坠积性肺炎。

高热患儿体温逐渐降低时,患儿出汗多,此时应及时擦干汗液,保持皮肤清洁,并注意保暖。

(5)口腔护理

注意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睡前用淡盐水漱口,3~4次/天。婴幼儿可勤喂温开水,既利于退热,又可清洁口腔。如有口唇干裂,可用甘油加等量水,轻轻涂抹。

(6)纠正家长的认识误区

部分家长因害怕高热引起脑损害或害怕体温升高再次抽搐,在小儿体温上升发冷时即要求冰袋降温,或给予冷水擦身,或在腋温38℃以下就要求使用退热药物,应向家长说明发冷时应增加保暖措施,以防引起或加重寒战,体温上升更快。一旦四肢暖和,应解松衣被,以利散热,避免直吹对流风。

建议无高热惊厥史小儿腋温38.5℃即有必要及时口服降温,而有高热惊厥史小儿38℃左右即应予口服百服宁、美林等降温。

3、出院时护理

(1)指导家长正确测量观察体温

指导体温测量的正确方法,如插入肛表的深度、测量时间等,识别体温升高的早期表现和体征,如患儿精神不振、怕冷、寒战、肢端发凉、呼吸加快等,体温每升高1℃,脉搏加快18次/min,估计体温简单实用。

将测脉搏的方法教会家长掌握,以免因频繁地测量体温影响患儿休息和睡眠,引起哭吵。

高热惊厥好发于发热初期体温骤升时,体温上升中通常有30~60min肢端发凉的过程,这时体温上升快,此刻的四肢皮肤温度不能反映实际体温,因此不能“以触代测”,而应及时测量体温或测脉搏是否明显加快,结合颈部皮肤灼热感估计是否高热。

(2)讲授常用退热方法

体温升高时给予美林或百服宁糖浆等口服退热,说明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宣传温水擦浴、冰袋冷敷等物理降温的方法、好处。

(3)示范如何保持呼吸道通畅

按压人中穴、防止舌咬伤等惊厥的现场急救方法。如何观察惊厥开始时间、抽搐次数、持续时间、抽搐部位、两眼有否凝视或斜视、大小便有无失禁以及惊厥停止后有无嗜睡现象等。迅速送医院就医,以便进一步诊断和处理。

(4)家庭急救方法

一旦发生惊厥,以拇指掐患儿的人中穴;以另一拇指甲掐患儿合谷穴,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返流物误吸;取出患儿口腔内的分泌物,将筷子等硬物用棉布包裹,放在牙齿之间防止舌头咬伤,立即拨打医院急救电话。

三、健康教育

首次高热惊厥发生后30%~40%的患儿可能再次发作,75%的患儿再次发作发生在首次发作后1年内,90%在2年内,因此一方面家长平时应鼓励小儿多进行户外活动,注意锻炼身体,使孩子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冷热变化,增强抵抗力,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同时注意合理的饮食,尽量减少或避免在婴幼儿期患急性发热性疾病;二是对复杂性高热惊厥患儿根据不同情况间歇或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

临床上预防措施如下:

(1)全面评估患儿病情,对存在热性惊厥复发高危险因素者需加强家长的健康宣教,嘱其家中常备退热药物,告知用温水擦浴可促使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加速降温,将冰袋置于腋窝、颈部、额头等位置可起到物理降温效果,以控制患儿体温低于38℃,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抗抽搐药物、安定药物,预防疾病复发。

(2)日常生活中加强卫生管理,随着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患儿受凉感冒,并可通过饮食搭配、体育锻炼等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预防热性惊厥复发。

(3)患儿体温升高后除药物治疗外,可将其衣扣、衣领松开,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中分泌物,确保保持呼吸通畅。及时更换浸湿的衣服,鼓励患儿多饮水,以每小时喝温水200mL为宜,可起到促进排汗、散热作用。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300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