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割草机”父母,不要吃掉孩子的梦

 

1. 什么是“割草机”父母?

大多数父母或多或少都有“割草机父母”的一面。

他们不等着困难出现,而是随时赶在孩子前面,会想方设法竭尽所能地清除孩子可能面临的一切障碍,替他们清除成长道路上的“障碍物”。他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只要认为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杂草”或“石头”就会毫无保留地清除,竭力让孩子在平坦的大道上前行。

现在,不少爸爸妈妈除了自己亲力亲为之外,还会组织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家教、保姆组成庞大的“割草团队”为孩子铺路。

当越来越多心怀好意的父母试图扫清孩子生活中的障碍时,“割草机父母”就出现了。

“割草机父母”最典型的话之一:“你只管努力学习,其它都不用你管”。为人父母竭尽全力关爱孩子,但现在有不少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甚至还出现了妈妈帮孩子写作业的现象。

每当孩子面临名目繁多的兴趣班时,不少爸爸妈妈表现得比孩子更积极,他们会四处打听,不断地找老师、亲朋好友,甚至找一些“专家”为孩子把关。全程根本没有听取孩子的任何想法,更没有意识到要与孩子商量,就只有一句话:“我这都是为你好”。

爸爸妈妈想当然地认为:我的孩子应该学钢琴、学绘画、学围棋…… 孩子想要自己选择兴趣爱好的权利,被爸爸妈妈们以爱的名义给包办了。

面对琳琅满目的经典理论以及不断更新的知识,越来越多的父母会感到焦虑,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为孩子制定过多的计划、不让孩子自己面对问题等,爸爸妈妈们如此地关爱,有可能“扼杀”孩子的天性和童真,束缚孩子的探索自由。

割草机父母养大的孩子,可能会具有以下的状态: 焦虑感、习得性无助(较低的生活技能、缺乏自理能力)、没有责任感、缺乏主见、自我价值和自尊感的瓦解等。

2. 有时候妈妈太勤快了,结果孩子……

孩子刚学写字那会儿,我觉得打好基础实在是太重要了,我太期望孩子能写一手好字,我自认可以帮助孩子快速掌握写字技巧。

于是,每次孩子写字时,我都坐在他旁边,严格地盯着他写的每一笔,要求他每一个笔画都一丝不苟、落笔正确,没有任何容错的空间。

如此用力过猛的结果可想而知,孩子没有太大进步,后来干脆直接“罢工”,不写了。

后来,我花了很大力气,把孩子从“罢工”状态拉回到写字台前,不再盯着他写字,写错了也不指责。

虽然孩子现在写的字还是像蜗牛爬,但是他重燃了对写字的兴趣。他愿意去琢磨字形,他也会为了写出一个自认为漂亮的字而兴奋半天,他甚至在书店买了一本汉字起源的书去研究。

这位妈妈,表面上看是不相信孩子能把事情做好,不相信孩子的潜能、成长能力,所以不敢放手让孩子试错。

实际上,这一类父母的内心深处充斥着不安全感,为了满足自身对安全感的需求,缓解自我焦虑,他们把自己的行为外化成对孩子的控制。

哲学家弗洛姆曾经说过:“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潜能的生长而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纵是错误的。”

我一闺蜜的舅妈,40岁出头的时候才要孩子,然后历经千辛万苦生了个女儿。

如今,上小学六年级。小姑娘是典型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早上迷迷糊糊被催起床的时候就有人帮她穿衣穿鞋,吃早饭的时候有人帮她有条不紊整理好书包,晚上做作业的时候也有人边陪读边往她嘴巴里一口一个的塞水果,这个人就是她妈妈。

有一天晚上,妈妈不舒服躺床上,还不忘提醒女儿该洗漱了。不一会,孩子气冲冲地跑进来问:“妈,你今天都没给我挤牙膏,我怎么刷牙呀?”,生气的神情满是理直气壮。看着孩子气呼呼的摸样,妈妈也着实吃了一惊。

帮孩子完成这样那样的事情,似乎是父母的“天职”。

包办型溺爱孩子的父母, 他们会剥夺孩子自我探索的机会,他们太重视塑造,刻意按照内心的意图来塑造孩子,而不懂得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那么,无论他们的安排多么完美,他们的孩子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 作为孩子地他们好像不是为自己而活。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他成为他自己的过程。想起一句话,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从未改变,只是成为越来越清晰的自己。

包办型溺爱中,父母将孩子当成了“自我的延伸”,孩子成了父母僵化的复制品。

包办型溺爱的父母除了会剥夺孩子自我探索的机会,实际上,他们对孩子的真实感受也常视而不见。他们习惯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却以为那就是孩子自己的真实感受。他们这样做,会导致孩子严重不信任自己,令他们不从自己的身上寻找认识自己,而是从别人对自己的定义中寻找答案。结果就是,孩子迷失了自己。

3. 如何“放养“孩子?

“我什么课外班都不给他报,让他快乐就好。”

“我不给孩子立那么多规矩。”

“我不会过多地管束他,也不会压抑孩子的天性。”

家长管得多,或者家长声明不管,都是从家长的角度去考虑,实际上却忽略了:孩子哪些方面是需要你管,哪些方面可以自我探索?

简单来说,“放养”并不是不教养。

那么,如何有效地“放养”孩子呢?

1 “放养”不是放任不管

完全地“放任无为,由自己寻路”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真正的“放养”不是撒手不管,任由孩子率性而为,而是爱与规矩并行:孩子不愿意学某项技能,妈妈不强迫,而是通过引导激发他的兴趣。日常生活中妈妈多多观察孩子,对积极的行为顺势引导,针对不恰当的行为建立规则,然后温柔而坚定地执行。

2 重视“放养”的前提

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适当地看管必不可少,家长也要对危险的状态进行制约,出现危险状态时,制约、制止都是必要的,孩子们年龄小、自制能力差,他们需要一定地看护,甚至是保护状态都是可以的。

在孩子们的活动中,家长要不断给他们具体、有效、细节的提示。

例如,孩子们在户外玩耍中,出现了危险的行为或者不合适的言辞,家长一定要及时指出,避免养出熊孩子,同时也注意远离熊孩子。

3 “放养”孩子的小贴士

(1)让孩子学会承担

家里的事情,多让孩子参与进来,包括是一些家庭的决策。孩子也是家里的一员,多让孩子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家里的一些事情里,对孩子和家长都是一件好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儿童的意志力培养也是学习过程中重点要培养的目标。 家长在鼓励孩子兴趣的时候,还需要让孩子承担自由选择背后的责任。当孩子新鲜劲过去、遇到学习的阶段性障碍时,家长用“责任”来要求孩子坚持,也是培养孩子从他律成为自律的过程之一。,在这个过程里,需要父母积极地干预。

当孩子锻炼出一定的选择与自律能力后,就可以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利;但也要让孩子明白,他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 这时候,父母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继续锻炼的空间,提供必要指导。

(2)让孩子制定自己的计划(锻炼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加强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等)

父母制定的计划和规则,总让孩子觉得有种被控制的感觉,也许出于叛逆,孩子不愿执行。那么就指导孩子自己做一个计划吧。

比如,面对一个孩子不乐意做的事情,家长让孩子自己给出一个完成时间,告诉他在这个规定时间内做完后,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在完成自己的计划以后,孩子也会获得成就感。

(3)在适度的空间和时间内“放养”孩子

既不要过度把孩子保护起来,也不要完全放任孩子,掌握好“度”,让孩子逐步有机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知道社会有“黑暗面”。有好人,也有坏人。

当孩子面临困难时,家长要抓大放小,让他尽量想办法解决。不管是在生活方面、学习方面、还是与人交往等方面出现困难时,只要是在孩子能承受的范围内,就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去独立面对,学会解决问题,为人处世,这样才有机会让孩子成为自立、自强的人。

与其随时随处为孩子清除障碍,还不如让孩子经历适度地磨练。

父母面对孩子脚下偶尔会出现的“石头”和“杂草”可以选择视而不见,不要觉得心疼,因为孩子成长路上,披荆斩棘的,本应该就是他自己。

你是“割草机”父母吗?

作者:孙奕天 共同体Community

尊重原创,感谢原创,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随时联系做删除处理。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82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