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出海与消费:不能被遗忘的角落|暗涌2023产业未来大会

 

9月21日-22日,36氪暗涌·2023产业未来大会于深圳顺利召开。本场大会作为36氪专注于一级市场的活动IP-“中国基金合伙人峰会”的升级,现场汇聚了产业投资领域的关键人群,来自地方政府、引导基金、龙头企业、投资机构、学术界等各界的领袖、专家以及产业核心参与者们齐聚一堂,展开巅峰对谈,观点激烈碰撞,共探产业未来方向。

在中国产业变革挺进深水区的当下,在这场巨大的产业轮转中,还存在诸多的非共识。因此,我们将本场大会的主题命名为“暗涌”,寓意暗流涌动,势能巨大。作为中国产业变革的亲历者和记录者,36氪希望通过本次大会发挥在资本与产业两端的核心影响力,促成产业参与者之间的有效链接,进而发掘产业中尚未被发现的趋势、未被充分识别的机会,以及那些真正在参与和重塑行业变革的人们。

9月22日下午,一场名为“不能被遗忘的角落”的圆桌在主会场进行。围绕着消费与出海在产业时代寻找机会,高樟资本合伙人刘雁、星纳赫资本合伙人左欣、泥藕资本创始合伙人汪小康一起展开了讨论。该场圆桌由大观资本深圳负责人谭君主持。

圆桌现场

以下为圆桌实录,经36氪编辑——

谭君:大家下午好,我是大观资本的Martin,很感谢36氪的邀请和组织本次活动。我们圆桌的第一个环节也是请各位嘉宾先做一个自我介绍,自己和机构。先从刘总开始。

刘雁: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在最后一场来参加这个圆桌,我是来自高樟资本的刘雁。高樟资本成立于2015年,我们是一家起家于文化科技的早期投资机构,80%投天使,目前主要在看的是有消费和出海这两个赛道。我们目前是管理了3只基金,今年刚刚才完成了新一期基金的募集。我们目前一共投了60多个项目,主要是集中在流量渠道,内容IP,还有一些消费品牌,比如说“一整根人参水”、“菠萝斑马”、“星球研究所”这样的一些IP和消费品牌。

左欣:大家好,很高兴来到36氪的会场,我是来自星纳赫资本的左欣,我们基金是五星控股集团的产业投资平台,五星控股是一家消费产业集团,目前有两家上市公司,一家是在A股上市的孩子王,是母婴渠道的龙头,一家是港股上市的汇通达,是农村电商的龙头。星纳赫资本成立于2017年,到现在5年多时间,目前管理规模大概100亿人民币,主要投资消费行业的中后期和并购项目,也布局过一些中早期和成长期项目。其中大家知道比较多的是飞鹤奶粉,2021年参与重组的瑞幸咖啡,去年上市的巨子生物,以及接下来将要上市的极兔物流。

汪小康:大家好,我是泥藕资本汪小康。我们其实资本的特点就是投早期,对行业不是分的特别关注,就是早期找到,甚至你是一个人,你有一个想法,我们就可以投。所以我们也前后投了有几十个项目,比如说有社交类的“Soul”,可能很多年轻人都知道,“Soul”,我们在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就投了,我们投了深圳的一个公司叫“众腾集团”,做跨境物流,他是作为一个跨境卖家,然后转型做物流,在转型阶段我们和他一起帮他做转型,所以我们都是他们非常早期的投资者,回报率都比较高了,都是500倍以上。所以我们主要在科技和科技相结合的这种消费类的,我们都可以。希望有机会在后面和大家交流探讨合作。谢谢。

谭君:大观资本是一个专注投资出海的早期基金,主要投中国人,或者华人做的全球化项目,目标市场涉及海外市场。主要投三个领域,第一,跨境电商,第二,游戏和内容出海,第三,跨境的企业服务。投资的案例包括给品牌出海做独立站建站工具的“店匠/SHOPLAZZA”,还有游戏,比如说“海彼网络/Habby”等。

我们介绍的环节做完了,我们进入到今天问题的环节。整个的主题叫做“不能被遗忘的角落”,但实际上是聊的是出海和消费这个主题,刚才各位嘉宾已经讲了他们各个机构的一些投资的领域,但是我们还是想听一下他们更看好的消费和出海的一些细分的领域。大家也可以用一个你们投的案例来做一个详细的解释。刘总开始。

刘雁:我先来抛砖引玉,讲一讲我们现在投资比较关注的几个细分赛道,第一是新老人,62年以后出生的老人已经开始退休了,这部分老人是有退休工资,并且愿意付费,他们也有互联网购物的习惯,有一个数据:62年到73年出生的人口数量大概是2.6亿,其实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数字,一个群体。这个人群我们认为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是会很有消费潜力的人群。所以我们投了新老人领域的一个流量入口,叫做“时尚奶奶团”,这家机构几乎是所有在看老年赛道、做老年人产品的公司都知道的渠道和IP,在抖音、视频号、公众号的流量都非常大,而且他们现在也在策划推出自己的品牌,这是我们目前在重点看的一个赛道。

第二个方向是大健康领域,就是养生化,大家现在非常重视养生,很多90后、00后也开始关注养生这个事情了。我们今年投了一个饮品品牌叫“一整根人参水”,就是在一个瓶子里面装了一整根人参,它其实就是消费和文化的结合,这个项目它有跟人参文化去结合来讲这个故事,包括养生的文化,这个项目目前跑得还不错,有一个明显上升的态势。另外我们今年上半年还出手投了一个新的保健品品牌,预计产品会在11月份上线。这是我们第二个比较看好的方向。

另一个就是今天主题有讲到的出海,出海是我们从去年才开始重点布局的这个赛道,这个赛道是我看到比较兴奋的一个细分赛道。这个领域我们重点在看的是两类,第一类,它有非常强的供应链的优势,比如有很强的工厂背景和资源,工贸一体化的,它可能从产品设计、再到研发都非常非常的强。它通过海外众筹,然后走独立站的模式来发展起来,而不是传统的通过亚马逊这一主要渠道来卖货。第二,很会利用新渠道,比如说TikTok在海外流量增长的非常快,这里面有没有可能诞生新的一些品牌的机会,也是我们在关注的一个方向。

谭君:感谢刘总的分享。在老年人经济,大健康出海的供应链,都是高樟他们在看的。下面请左总分享一下。

左欣:我们重点关注的方向,一方面是强刚需的品类,比如说咖啡里面的瑞幸,比如说医美里面的巨子。第二,是年轻人群的新需求,尤其是精神和IP层面的,也做了一些布局,比如去年投了文博展览的遇见博物馆。第三,在出海方向,尤其是东南亚有很大的潜力,我们已经投了极兔,并和极兔一起合作了基金,也带着我们的几个被投企业在东南亚做孵化布局,挖掘新的成长点。

谭君:感谢左总,一个是大消费,同时也是看好海外,特别是东南亚的一些细分赛道。我们最后再请汪总讲一下。

汪小康:因为我刚才说了,我们投早期不太关注行业,当然也经常碰到不太懂的行业,但是我们迅速利用外脑来交流学习。所以我们主要关注人,两个维度,一个就是我们在消费端我们人的变化,其实跟过去的十年相比,现在的消费人群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人群的意识、习惯,包括购买习惯,包括他的消费意识。比如说我有时候我觉得听一首歌要花钱,我到现在为止我都是有心理障碍的。但是我女儿她就可以一首歌可以20块钱,她就可以听,我就特别不理解,她就觉得要想听好的声音就应该花钱呀,第二,要尊重别人的知识呀。所以整个消费的理念在巨大的变化。第二,就是创业者,所以我们中国创业者的变化,过去我们的美元基金都是喜欢照那种画像的,就是特别主流的,现在的投资,创业者的形象可能你要做到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忽略掉,或者是放在旁边,而是说你想做的这个事情和创始人之间默契的程度如何,所以更重要的是关注的人,基于此我们也投了很多,包括这种提高效率的,包括跟健康有关的,跟新型科技有关的,我们刚刚投了一个既跟人,又跟技术相结合的,华为的一个高管出来,他来创业,然后做了一个AR眼镜,我们种子轮就投他了,从他刚出来的时候我们就听说了,我们就找了这个人跟他交流,做朋友,然后聊了很多方向和尝试,最终他做了AR眼镜,然后刚刚也被阿里投了,阿里在天使轮就投了,其实阿里投天使轮是很少的,阿里专门投了。所以人和技术发展的。其实大家知道更加注重健康了,所以不管是医疗,还是跟健康有关的,我们投了一个美国专利,被我们中国人收购了,然后用在传统的产品上,也就是说首套上,其实首套的消耗量是巨大的,中国人均的消耗量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把这种工具跟传统的消费品结合,我们找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点,所以我们在这一类的,始终是解决人的,还有包括跟娱乐有关的,现在年轻人喜欢快乐,所以我们也关注海外,我们前不久专门去海外转了一圈,我们也在新加坡设立了一个办公室,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发觉一个是国际投资环境的变化。

第二,其实我们在中国很多的品牌服务产品走向世界,我还是比较乐观的,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有很多的创业者他需要资本,需要相关的资源给他支持的,就是综合的资源。所以我们也在海外设了一个办公室,我们投了一个,可能大家觉得很奇怪的产品,我们专门投了一款产品是给信仰穆斯林用的,是一个女孩儿,我们投了很多女性的创业者,这个女孩儿,这个产品专门为穆斯林服务,全球穆斯林有十几亿人,她们有很多需要场景化的服务,所以我觉得海外市场也是我们比较关注的。我觉得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说我认为中国很多的产品和服务在未来一定会走向全球。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陪伴他们走出去。

谭君:好的,感谢汪总,泥藕他们各个领域都更加看好,更看好创始人,同时也看好整个品牌的出海。

最后我也补充一下,大观资本投资和看好的一些出海方向。大观资本投资了一个企业叫做“快牛/QuickCEP”,它就是专门帮品牌出海做营销服务的,帮品牌提升独立站转化率的,包括聊天的聊单机器人,还有用户数据营销等这些。它就服务了很多出海的品牌,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它的出海品牌,看到哪些品类在海外比较火。他们服务品类包括,现在非常火的eBike领域,像“维乐高”这些的公司;他们也服务了很多3D打印机、激光雕刻机等品类;还有服务了一些智能家电出海,同时也有服装类、家居之类的出海;这些都是出海比较多的领域。同时跟刚才汪总讲的一样,我们也看好围绕这些品牌出海的服务,给品牌做国际物流、支付、营销类的公司,都是一些好的发展机会。

我们聊下一个话题,今天的大会是围绕着产业资本,我们今天请到的几位嘉宾也是有非常强的产业背景。最近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就是产业资本的钱是不仅有资本的钱,还有更多附加的价值。大家可能会有一些更深度的思考。我们这里可以先请问一下星纳赫资本的左总,左总本身五星控股集团本身有深度的产业背景,请左总帮我们分享一下。

左欣:简单谈一下星纳赫资本在这方面的探索,星纳赫作为产业资本,在两方面会跟财务资本有区别,第一,因为背靠产业资源,所以对于很多项目是可以有一些直接资源上的支持,比如说我们之前投资飞鹤奶粉,投资之后双方深化了信任和合作,飞鹤奶粉在我们体系内的销量,从后面几名到了第一名、第二名的水平。比如我们投资的巨子生物,之前线上销售为主,而我们2020年并购了美妆渠道妍丽,我们投资后推动妍丽与巨子的深入合作,销售量起的非常快。第二,五星控股基于孩子王和汇通达等企业多年的发展实践,在数字化和组织方面沉淀了非常多的体系和经验,而且在项目孵化层面也有很多的方法论。我们会将这些经验和方法论,分享和输出给我们的被投企业。此外,基于产业体系过去多年积累的资本和资源,包括上市、融资以及朋友圈,我们也会分享给被投企业。

谭君:左总说他们能够给创业者带来除了钱以外,更多的帮忙带来一些资源,包括线下渠道,包括创业方法论等等。

接下来问一下泥藕资本的汪总,汪总自己也是参与了很多项目的辅导和培训,汪总您来分享一下您的背景对于您投的项目有哪些更好的一些帮助?同时对资本来说有哪些更好的赋能?

汪小康:我个人觉得更多的是在产业的这样一个经历,20年的产业经历,就是头10年体制内的产业经验,转型到互联网行业,互联网行业和传统行业相结合的这么一个10年,然后再来投资。所以我感触还挺深的。我觉得中国资本市场现在处在这么一个特殊的阶段,我们投了“Soul”,包括“众腾集团”这样的跨境物流这样的公司,其实这样的机会会越来越少,这跟过去20年中国的市场特点有很大的关系。中国的市场和国外完全不一样。中国是在实体经济没有长得很大的情况下,虚拟经济冲进来了,所以中国一个特别大的特点是虚拟经济超级强,所以平台经济很牛,在国外没有这个现象。在中国通过线上的服务,我讲国外不是全部,就是大面上这么一个对标,差别还是很大的。这种高速增长它是数字化的领域才可能叫指数级的增长,在传统的世界里是没有指数级增长的,它只有线性增长,线性增长更快一点,或者是更慢一点,所以中国下一步的资本市场的特点,我认为从资本市场退出现在也改变了,以纯平台的,纯线上的经济不受欢迎,也就意味着整个资本市场未来会转向虚实结合,上下结合,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不管你是工具类的,还是技术类的,你都要跟产业相结合,这是国家的指挥棒,就是这样的。实际上从经济发展的特点来说也是这样的。大家也感受到了很多现在纯线上的都是要跟垂直行业深度结合,否则慢慢的都被消灭掉了,消灭掉很多。比如说我们一个俱乐部的,很多平台,很多垂直平台,包括大家都知道的比如说聚美优品,类似于这样的其实都很难生存的。

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环境。所以未来我认为对产业理解的投资人,或者是对产业和资本相结合的,我觉得变得特别的重要。所以在这个里面有丰富产业经验的,我觉得就会有一定的,像左总这样的就非常有优势,第一,他对项目的感觉,我刚才说了,未来的项目一定是上下结合,虚实结合,这种项目的感觉很重要。当然你最好是线上线下都有通透的了解,对产品、技术都有了解,那当然更好。当有一个项目你很好的get到它,这是非常重要。第二,这个项目它会以一个什么样的成长的流程,或者是成长的画像,所以你在不同的阶段会用不同的方法、资源去支持它、帮助它成长。其实在某一个阶段成长的需求点是不一样的,有的不同的阶段可能需要钱,有的阶段需要你的组织力的提升,有的阶段需要企业凝聚力和团队文化的打造。再一个阶段需要战略的清晰和重新的规划。所以每个阶段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有产业经验你就会非常容易get到。第三,就是未来我们很多钱更多的来自于产业,上市公司,包括比如说大的国家的这种社保、教育基金,但是更多的主流的还是来自于这种产业的资本,上市过后,回报过后。这种钱你有产业的丰富经验,你可以跟他更好的沟通,就是更好的去打通投资和产业之间的这种发展的链条。所以实际上从西方的这种资本市场发展来看,也是慢慢的有比较好的产业背景和资源的人,逐渐走上资本的舞台。所以我个人认为有丰富产业经验的这种,然后再融合强大学习能力的,肯定是在后面越来越受欢迎的,越来越有优势。

谭君:对,刚才汪总因为经济会由虚转实,更多的会依靠产业的背景,所以有产业背景的投资人会更有优势。最后我们想请教一下高樟资本的刘总,刘总本身在内容、媒体、品牌服务等方面也有很深的建树,本身投了很多项目,也是跟产业资本一起投的,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刘雁:刚才我听了汪总的分享,我自己还是蛮有感触的,非常认同。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这样的,其实在2015、2016年以后成立的基金,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是没有大而全的这种综合型的基金,基本上大家都带有自己的行业属性和特色,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医疗基金、新能源基金、新材料的,其实我们也是“文娱+消费”,其实这个属性还是比较明显的,标签也打得比较明显。包括我们看一些新成立的品牌,基本上也是去找一个细分市场的切口,做起来之后,然后再开始拓品类。一上来就是说我要做所有人的生意这个事情现在好像不是那么work了,这个跟时代的背景、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说回我们高樟,我们虽然不是CVC,但是我和我们基金的创始人范总也都是从产业出来的,范总做了14年的媒体产业,从采编到战略投资,我个人最早是在互联网公司,再到财经类的媒体,从2015年才开始做投资,其实我们刚出来的时候也是带有蛮强的产业背景的特色。包括我们投的方向,在很长一段时间也是聚焦在新媒体,流量渠道这一块,到后来因为我们投了这样的一批项目形成了这种复利效应,因此我们获取消费项目的时候就有了一定的优势。我们在投消费项目的时候他就会问我们说,你们除了钱以外你们有什么?我们告诉他说我们有哪些渠道,有哪些IP是我们孵化的,我们可以给你对接哪些资源,你可以直接找哪些IP带货等等,这些对他们来说是蛮有吸引力的。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流量的成本是非常贵的。比如说你跟李佳琦和薇娅去谈合作的时候,很多人都触达不到他们核心的商务,经过了层层的筛选,你的品不一定能够被选上。作为一个初创品牌的话,如果我们有这块的资源能够复用给他的话,创业者其实是非常感兴趣的,这也算是产业资源的一种投后赋能。

另一个角度,我可以分享一下,其实高樟基金的LP里面有几家是有产业背景的,比如说我们投新老人的赛道,我们有LP就是做养老院的,我们可以真实的了解到这些老人的需求是什么。又比如,我们有LP是文化传媒类的公司,我们也非常了解他们将来要并购喜欢什么样的资产,并且我们可以把这些我们投的项目和我们上层的投资人链接起来。反过来说也可以理解为什么现在所有的基金在设立时大都是垂直在行业里面去深耕的,因为只有这样的话才能够把这个行业做深做透,才能够去投出更多好的项目出来。

谭君:感谢刘总。因为高樟她们本身有很强媒体产业的背景,所以说也能帮创业者能够对接更多媒体的资源。

我们这个主题是叫“不能遗忘的角落”,还是消费和出海。所以说我们又回到消费出海这个话题上,想请问几位嘉宾,你们在投消费企业的时候看国内消费和国外消费,从你们的角度来说,国内消费和国外消费你们感知到的一些不同点,不管是项目方还是整个大环境,我们先从汪总开始。

汪小康:这个话题其实很大,所以我也没法去讲,但是我讲一个感受,因为我刚刚从东南亚回来,然后又跑了大洋洲,转了一圈,比如说东南亚消费的区别,我专门看了一个公司,因为我在大家居领域接触比较多一些,我专门看了一个叫“UGA”是新加坡华人,年轻人做的这么一个公司,这个公司类似的在国内也很多,包括在广州有一个叫什么,突然忘记了,估值做到60个亿了。前段时间,我在出国之前还见了他的联合创始人,但是在新加坡,在东南亚就做的特别好,他在几个国家都已经做了,除了香港是加盟的,其他的都是直营的。新加坡做的也特别好。但是我跟他交流,我觉得国内最大的一个,现在比较接近了,在整个东南亚发达国家就是新加坡,人均的GDP差不多六到八千万美金,所以是很牛的,但是他们现在整体都是非常关注价格,就是没有钱,消费的动力下降。你要知道在新加坡其实政府经常是给市民经常发钱的,这个还不太一样的。而且人家的整个新加坡居住解决的是最好的,但是他们仍然关注产品的价格。但是产品要好,还有一个特点,海外的产品价格就是高,所以这个叫“UGA”这个公司的产品,利用中国的供应链做出产品,在新加坡开这个店,居家生活产品,毫无对手,第一,产品非常好,第二,它的价格比本地的要便宜30%,产品的品质又很好。因为他找的都是给国外很多做代工的一些优秀的。

所以我有几个体会,第一,产品的品质要好,第二,性价比也很重要,第三,离不开中国强大的供应链,所以他们有一个人分享是说,叫中国的制造用新加坡和东南亚本土的网红,然红销售全球化。所以这里面是对产品的品质和性价比要求是比较高的。另外一个就是很大的不同,就是他们和用户接触的方式跟国内有巨大的不同,国内太卷了,国内卷到是,可能有很多平台上各种胡编乱造的,恶性竞争的,任意砍价的,国外没有,东南亚也没有,为什么东南亚没有呢?因为东南亚的文化仍然是偏欧美的文化,这跟他们过去的历史有关系,所以他们在直播平台也好,在互联网直播也好,就是介绍我这个产品,在这个场景化里面怎么好,告诉你我这个产品应该怎么使用这个产品会更好。这是巨大的不同。

还有一个巨大的不同,东南亚整个市场,包括我去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产品贵得吓人。但是他们通过线上购买的比例极低,更多是通过线下购买。中国完全是要线上购买的。而且还有一个特点,他线上也会购买,但是一般都是自提,如果要送到你家,对不起,这个价格高了去了,一般都是自提,它设了很多的自提点,一下车很方便就带走了。所以东南亚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整个的市场相当于中国的15年前,10年前这么一个水平。他们有一个TikTok,他们说介绍一个,这是我们非常牛的平台的合作伙伴,我们在国内,阿里有一个叫TP,是很牛的合作伙伴,然后又给我们做分享,在我们眼里就是像小学生,所以还是比较落后的,规模的企业是很少的,大部分的企业都在成长期,所以实际上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像刚才谭总也分享了,排在前4名的,比如说3C电器,这是排第1的,但是竞争最激烈,机会最难的,美妆、个护,包括家居、家电,这一类都很好的,中国的产品都是有巨大的竞争优势的。

所以总体来说,我个人觉得东南亚是非常值得大家积极去拥抱的,其实我个人认为,就相当于原来我们一直在深圳做,现在我们到河南去做,河南有点不太熟悉,我要去了解一下,无非就是你要去了解一下风土人情。它也就相当于我们一个省而已,整个加起来也就是五六亿人,还有一个它的潜质比较大,整个互联网用户占到80%,但是有50%的人没有关联银行卡,他没有网购消费的,整个的潜质是比较大的,基本上我们去都是牛人。

谭君:感谢汪总用自己在新加坡的体验来分享出海消费的感触。第一,国外市场没有国内这么“卷”;第二,在发展中市场,中国公司对本地公司很多层面都能降维打击;不管从产品和营销维度还没有我们这么厉害。再请问一下左总。

左欣:我们现在一方面在深度研究国内消费行业做并购整合的机会,同时我们也有团队在东南亚做投资和孵化的布局。我谈两点差异明显的感受,第一,国内是一个规模基数很大的市场,而且基础设施发达,包括物流和支付等。因此任何新的增量机会,体量也很大,但起来速度也会很快,也就是所谓的很卷,只有3个月或6个月领先期,6个月之后红利期就过了,竞争格局非常激烈。因此我们接下来在国内会更多关注对存量进行并购整合的机会,这比简单抓增量机会的空间会大一些。这一点上,东南亚的差异非常大,需求在快速增长,但更核心的是供给端非常匮乏,整个商业的竞争环境不激烈,而且由于基础设施不发达,跑起来不会像国内那么快。因此东南亚的发展机会很大,但是要给更多的耐心,需要时间来去培育。另一方面,从看人的角度,我们觉得国内的创业者在目前的环境下,需要更开放,与资本一起通过并购整合的方式来发展。而对于东南亚,我们认为创业者需要all in,只有选择全身心在东南亚那边长期扎根,才有可能突破并发展起来。

谭君:感谢左总的分享,东南亚市场很大;但基建不发达,所以说整个的发展过程可能会稍微慢一点。投资人也会对于投资项目要有更多的耐心,让他们能够更长的发展。因为两位嘉宾都聊的比较多都是东南亚,刘总要不要分享一下欧美市场。

刘雁:其实我们看欧美市场比较多一点,东南亚有一个问题,就是它的客单价很难上得去,基本上都只能在10美金以下,当然新加坡除外。除了新加坡以外,其他的地方10美金以上的东西在线上销售是比较难完成的。这跟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东南亚还有一个问题是它每个国家都非常的不一样。语言、生活习惯、宗教信仰,都不一样,市场比较分散,单个的市场又不足以大,所以做起来会比较累,所以我们会倾向于看欧美的市场会多一点。刚刚谭总提到有什么异同,我觉得国内消费和出海,相同的是产品要足够好,就是产品力肯定都是一样的,我们看到国内前几年消费有一拨是靠流量催生的品牌,现在上市以后的表现也不是特别的好,因为它的流量只要停止了投放之后,可能它的数据就会下滑,而他只要一直投放就赚不到钱,这就是一个悖论。海外我们看到纯粹靠流量投放的新品牌也有,但是会比较少,基本上是你的产品很好,我才会去买,我才会持续的复购,以及介绍给朋友来购买。欧美市场对产品品质的要求会更高。

第二个点,出海的品牌链条会比较长,国内的消费基本上你的物流、供应链等等都是比较成熟的。但是在出海的市场,你需要找到一系列的合作伙伴,在不同的市场选择好的合作伙伴,比如说你的客服系统、物流、售后等等,还是跟国内的消费不太一样的。

第三个小点,国外有一个生态就是独立站,国内是没有这个生态的,国内只有天猫、淘宝、京东,但是在海外有一个很大的生态,就是独立站,独立站给了一些创业者一个时间窗口,因为你的产品在做到一定体量的时候是不会被人发现的,这就意味着没有人来抄你,没有人来卷你,这个我觉得是一个对创业者新品牌比较友好的一个点吧。

还有就是线下,刚才汪总提到了线下,现在海外在欧美市场,线下的比例其实还是比较重的,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做出海的品牌,他们线上这一块做到一定体量之后他们要开始铺线下,所以这也是这两年的一个趋势。

谭君:感谢刘总对欧美市场的补充。确实出海的链条会更长,商品的物流要从国内运到海外,要海运或空运,是一个很长的路径。第二,支付也是,很多时候需要从本币到美元,再到人民币等,兑换也是比较复杂的。第三,营销也要本地化,品牌方可能要找海外本地网红,沟通交流都比国内流程多。所有出海的整个链条要比国内要长要复杂;所以从生态来说,为这些出海品牌服务的公司,就有很多机会。包括中国的服务商,也有海外的服务商,结合在一起,可以把出海这个市场给做大。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最后再问一个问题。前几年可能出海,包括消费,大家还是比较看好的,但最近可能稍微热度降低了。今天这个“消费和出海领域”的大主题叫做“不能遗忘的角落”,去年叫做“活下来”,说明是不是现在今年的出海和消费领域越来越艰难?当然可能是说有一些悲观的情绪,但是大家可能也在积极的看项目,说明整个市场也是蛮好的。所以说我想问几位,一个是说你们的体感,第二,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们对创业者的一些建议。先从汪总开始。

汪小康:我觉得这个名字取的有点偏悲观了,“不能遗忘的角落”,我个人觉得这个大消费还是很大的,这个“大”体现在消费者产生巨大的变化,所以整个的消费升级是巨大的,几乎所有的产品,所有的服务都可以重做一遍,衣食住行是属于人的基本需求,当然当前的情况确实抑制了消费,整个的外界环境悲观,包括客观的经济环境,是造成了不管是有钱人,还是经济低收入者,其实在消费这一块都变得更加谨慎。这是客观的。所以这种客观的谨慎大家要从经济规律来说,它是很正常的。大家把过去几十年的经济规律,不管是西方的,还是中国的,你去看非常的正常。2008年的时候全球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家很困难,实际上我个人认为这是消费的抑制,并不存在这个消费没了。因为人对衣食住行是最基本的需求,这四大需求是可以穿越周期的。只是在这个阶段受到了抑制,我们的消费少了一点,当然这个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消费机会。所以我个人觉得消费必然是升级的,不存在降级。这是人性所决定的。

第二,我觉得经济的状况它是阶段性周期性的,这是一个客观现象,很正常。所以这个一定会过去。所以我觉得不管是作为投资人,还是创业者,我觉得在这个阶段,其实非常非常难得的机会是让自己冷静下来,整理清楚,让自己健康的活着。就像一个人拼命的工作,拼命的生活,努力的追赶,突然你发现身体指标有异常了,你这个时候要停顿下来进行整顿,不管是整顿你的身体,还是整顿你的心灵,我认为对所有的创业者在这个阶段,恰恰是一个练好内功,第二,在紧缩的阶段如何学会更好的生存的技巧,如果我们在这个阶段能让自己活下来,而且还保持健康,我觉得可能在下一阶段你会活得非常灿烂,活得非常好。所以我觉得我们要更积极的看待现在的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我是属于偏乐观的,我觉得一定是OK的。

我说特别鼓励,或者说我也特别乐观,在未来的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中国的产品,中国的品牌,中国的服务,一定会占领全球。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刚才讲欧美市场,我在出国之前,在杭州见到了一个创业者,他做独立站在美国,做一个产品就是服装,一年的时间做了一个亿,这是在中国现在是不可能的,我问他为什么可以通过独立站的形式你就可以做一个亿?他就说国外的这个根本没法和中国人玩,为什么?因为投放很多老外到点就下班了,他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然后我们在大陆这边做投放,做运营之前都是可以全天候的,真的是这样的,他就说我就是这样的。第二,这些老外的很多服装品牌没有这么卷,说拼命的做大力推广和销售,没有,我在新西兰看到的一个中国的移民到那里的咖啡馆,它到3点钟就关门了,我说你为什么关这么早?他说我们以前周末都不开门的,现在我们还开一点门,因为现在经济还不是那么好,所以我们还开一下,不一样。

所以其实中国很多运营的打法,很多在国外都是秒杀他们的。所以我觉得从下一步来说我是觉得更好的,各方面是乐观的,积极的。

谭君:感谢汪总给我们带来乐观的看法。第一,消费是能穿越周期的;第二,中国人的勤劳、智慧能够一定让更多的品牌能够走向国外。请左总。

左欣:我也认同汪总的说法,现在大家是过于悲观了,消费实际上是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和医药科技等赛道比起来,现金流很好,至少会是一个好的生意。当下遇到的问题是经济的增速不如以前,同时独立上市难,A股通道受阻,港股一二级倒挂。危与机并存,我们在其中看到两个方面的机会,一方面是国内存量整合的机会,因为国内消费市场总体上到了存量整合提高效率的阶段,这里面很多细分行业都可以通过并购、重组、合作的方式去把市场份额更集中,经营效率更提升,并通过卖给上市公司实现资本化退出。我们目前是重点在看这方面的机会,通过星纳赫资本以及集团已上市的平台,把一些优质标的进行并购重组,整合起来。这一块需要中国的创业者更加的开放,能够不再纠结每个企业都要独立上市,而是更务实的实现发展和资本化。

第二个方面,东南亚GDP的增长未来十年可能都会不错,而且人口很年轻,发展潜力很大。而中国的供应链、品牌,以及人才方面的能力,是远远强于包括东南亚在内的全球其他地方的。如果说在国内一些新的机会不好找,往外走是一个很好的窗口期,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有很多机会,这也是我们目前带着很多被投企业去东南亚做孵化布局的原因。

谭君:感谢左总,左总提到消费领域,在国内就做整合,也鼓励国内的品牌也往外走。刘总的看法。

刘雁:两位都讲得很好,我补充一下,不知道在座的创业者多不多,我想分享两句话,因为我们过去八年以来做基金也相当于是一种创业,也确实见了很多创业者,这几年确实很不容易,我们也感同身受。我们内部经常说一句话,叫做宏观是我们必须承受的,微观是我们可以努力的,这是第一句话。

第二句话是选择大于努力。具体来讲可能展开一点点讲,因为时间也到了,大家在选择赛道的时候,我觉得可能要花比较多的时间,相对前几年来说可能机会确实会多很多。刚才汪总提到的消费升级,我觉得消费升级和降级其实是同时存在的,它会并存,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面都有机会。前几年我们看到一些创业者的方向可能半年换一次,迭代的速度很快,另一方面也说明他没有想好,而现在试错的成本高了很多,所以创业者在做选择之前要做大量的调研。第二,每个时代还是有时代的红利,虽然现在的红利没有以前多了,但是有一些小小的红利你要去利用,比如说海外的TikTok,美国才开通这个卖货的,这个中间是有红利的,东南亚的TT也是有红利的,国内是不是小红书还有红利呢?这个东西是不是可以去发现一些新的红利的机会。一定要找这种变化中的红利机会。

最后一个是关于社会情绪和思潮的部分,大家的理念这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最近李佳琦这个事情要是放在五年前,可能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现在为什么会这么大的反应?就是因为现在整个社会的情绪变了,所以我觉得大家如果有创业想法的时候要考虑到,你选择的战场它的整个的社会情绪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是我的一个分享,也不一定对。

谭君:好的,感谢刘总,刘总建议创业者在这种机会下能够找到一些发展快的红利的机会;国外包括TikTok,国内的小红书等新流量的机会。

最后我也补充一下我的看法,其实我们觉得出海,真正的出海也是刚刚开始。因为中国品牌全球化的基础建设开始越来越完善。比如在流量角度,以前流量来说大部分都是在谷歌和Facebook等平台;现在也有了TikTok这样的中国人自己做出来的平台。同时,原来国际电商第三方平台主要是Amazon和eBay等,现在中国的全球化电商平台Temu/SHEIN/速卖通等发展都非常快。然后,我们再看到物流的生态,比如纵腾等海外仓和国际物流的企业,在全球都建立了海外仓,也打通了物流。所以,我们特别看好中国企业和品牌出海,本身的供应链优势,再结合越来越完善的基建,一定能做好。也鼓励创业者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坚持下来,能够更好的去把自己的产品和品牌推广到全球。

我们今天的讨论就到此为止,再次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也感谢36氪提供的机会讨论消费和出海。今天的话题叫做“不被遗忘的角落”;其实大部分做得好的企业家或者老板是不想被别人知道的,很低调的。我们祝福所有消费和出海的朋友们,越来越好;下一次的主题,就变成了“不希望被知道的角落”,“不希望被公开的角落”,感谢大家。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37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