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喝保健酒“助性”,“不保健”更要不得

 

日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通告称,在组织各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执法检查中发现,全国共有51家企业在69种保健酒、配制酒中违法添加了西地那非(俗称“伟哥”的药品成分)等化学物质。其中,黑龙江省3家企业涉嫌违法添加他达拉非、硫代艾地那非、伐地那非、红地那非等化学物质,被勒令停止生产,接受调查。(8月6日人民网)

此事牵涉厂家之多,已经充分证明在行业内,这是一个普遍做法。当你喝保健酒的时候,你也在吃“春药”!一想到这个,很多消费者应该会对保健酒厂家恨之入骨吧。

保健酒助性,买卖双方“情投意合”。“壮阳”是“刚需”,保健酒抓住了人们这种心理,主打的正是这个功效。我们常说“喝酒助兴”,现在恐怕要改成“喝酒助性”了。遗憾的是,“伟哥”不可怕,“伟哥”添入保健品才真恐怖。“伟哥”作药用,是伟大发明,但添加到保健酒里则太荒唐。它本身不是洪水猛兽,反而是众多勃起功能障碍者的福音。作为药物,它的疗效全世界公认。很多国人不相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药物,却相信宣称含有鹿茸100块钱一瓶的酒,这本身就明显有问题了。

以上是从健康层面来分析的,尽管购买者应该想得到它基本是壮阳功效,但即使“伟哥”添入保健酒万无一失,商家的行为也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保健酒加“伟哥”,很可能是行业性的整体沦陷。不止保健酒,几乎所有壮阳类保健品都掺了“伟哥”。相比于严加监管,最重要的要是破除保健品可以治病的迷信。保健品只能是食品,永远也不可能成为药品,这是消费者最需要清醒认识到的。

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我国对保健品的管制松散,而美国对保健品严格管理。其实,恰好相反。在美国,保健品被称为膳食补充剂。企业负责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上市之前无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也无需临床试验。FDA只负责事后监管,只在相关产品出现问题后才去调查生产商。而我国对保健食品的监管,既有复杂的备案审批制,还时不时搞抽查。但结果却是明摆着的,如其他领域一样,法条严而执行松。笔者认为,除了相关职能部门要彻查执行过程中的渎职腐败行为,用制度实现司法部门有法必依外,更需要反思的是我国保健品问题频出的症结是什么。

症结是人的思维。极少国人认为保健品不是药品,而只是食品。在购买保健品时,已指望其能治病驱疾,已期许了其有与药品类似的功效。正是这种认知不仅导致了购买的盲目性,也方便了商家夸大其词地虚假宣传。而美国等尽管未事前对保健品进行管制,却强制要求任何一款保健食品在包装上写明:这款产品未经FDA的评估和检测,不能承诺用于任何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

最令人尴尬的事实是,壮阳类保健酒不曾起作用,直到“伟哥”被发明。须知,喝保健酒“助性”,“保不健”更要不得!只有当我国大多数人能像对待普通食品一样对待保健品,保健品“畸形生长”的土壤才不复存在,保健品市场才能真正做到本正源清!(方红城)

编辑:zzb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31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