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六十年只为理个头 古镇老街上的王圈理发店

 

年龄大了,容易怀旧。今天下午突然想回老家古镇老街,看看40多年前上高中时经常去理发的老店是否存在,如果可能,再理一次头发,享受一下老式理发的乐趣和惬意。

古镇东西和南北朝向各有一条一公里长的狭窄老街,来到这里时,一家正在筹备婚礼,放着欢快音乐,路上架起了彩虹门,支着一口大锅,连续三天宴请乡里,聚集喜气。

十字路口西边朝北是原来的公社大院,东边朝南有两个历史悠久的小店,一个是老街烩面馆,一个就是王圈理发店。 八十年代初我上高中时,在老街烩面馆两毛钱就能吃上一大碗烩面,王圈理发店理一次头发只需一毛钱。

理发店的拼板木门还开着,正在给顾客理发的背头老人叼着香烟,个头矮了许多,头发几乎完全白了,但依然精神。记忆中理发店门板上用粉笔写着“王○理发店”,如果不看发黄的营业证照,谁也不知道他的全名叫王留圈,现在理发店外悬挂的是岁月侵蚀太久的木刻残损招牌,“理发店”三个字依稀可辨。

理发场景

木质招牌

王圈今年75岁,年轻时是一个个头一米七几的帅哥,衣着干净整洁,皮鞋擦得铮亮,背头梳得纹丝不乱,由于技艺精湛,也很健谈,他的店面什么时侯都门庭若市。

他家在古镇西边的一个小村,世代以吹响器(唢呐)和理发为生,由于老辈干的是下九流营生,很难讨上媳妇,他的父亲结婚很晚,直到有一天从河北过来了一个躲避战乱的讨饭姑娘,街坊邻居撮合说,下九流生意虽然不好,但王家却很殷实,嫁给王家总比当乞丐要强百倍,这样他们成了亲,生下了王圈这根独苗。

解放后破四旧立四新,红白喜事不让吹响器,但理发师傅不可或缺,王圈15岁便跟着父亲干起了理发生意。

生产队时期他的小队工值很低,壮劳力一天也就三毛五分,不想出死力的他就和队长商量,到河南岸亲戚家所在的大村开理发店,每月向队里上交25块钱,换得300工分,队长当然乐意,这样可以解决生产队里的各项杂支。小偷小摸干了一年,有人向当地公社汇报,要割资本主义尾巴,迫不得已,他只好向大队和公社申请在古镇上开店,公社书记是个开明人,他说理发是人们的头等大事,我们总不能让全公社的人都去县城理发吧?所以就力排众议,批准了王圈的开店生意。

办完各种手续在镇上开店,王圈前几年在十字路口附近换了四个店面,有的是因为房东家庭不和需要分家,有的是孩子定亲了急需结婚,最后一次搬到现在庞家的店铺,一直没动,干了41年。

其中的一张早期的证件

每天早上天一明,王圈就会骑着自行车来到店里,拆下门板,捅开风操火烧上热水,点上一根烟打扫卫生,所有准备工作做完后等待顾客,不一会就会顾客盈门。王圈一直遵守着先来后到的职业道德,顾客们也会自觉配合排队。不管后面排队的人有多少,他都不紧不慢,按照顾客的要求仔细剪理。首先为顾客披上围布,从左到右用手推子推边,再用剪子梳子剪齐剪短顶发,他会一手拿梳子一手用剪刀,梳一下拉起一排头发,再用左手抓住,剪刀剪齐头发,然后端盆来到后房,用大瓢舀来风操火上大锅里的热水,放到理发椅子前面的盆架上,让顾客低头,把肥皂抹到顾客头上,用带把柄的圆塑料梳子为顾客梳洗头发,力度适中地在顾客头顶上有序摆动,发出清脆的声音;冲洗干净后还要二次修剪,修剪结束后,用篦子为顾客梳掉头上的发渣,拿来镜子放到顾客脑后,让顾客查看,直到满意为止。对于要求刮脸的顾客,王圈会把理发椅子放倒,取来清水,在顾客脸上涂抹扑粉,敷上热毛巾,拿刮刀在鬓刀布上鬓几下,开始刮胡子刮脸。这是一项显示王圈高超技能的绝活,那吹毛即断的刮脸刀看着就令人发寒,对理发师傅不熟的顾客,肯定不敢以脸试刀,可来到这里的顾客对王圈那是一百个放心,多少人伴着沙沙做响的刮刀声音酣然入睡。为顾客刮脸的过程很长,刮脸都是两遍,还要刮掉顾客后脖子上的绒毛和耳朵周围、耳孔的毛发,再用剪子剪掉鼻孔里长一点的鼻毛。刮脸完了后用热毛巾擦面,最后涂上雪花膏,按摩几下才算结束。

征求顾客意见

王圈理发收费很低,现在理发刮脸总共十块,吹风定型再加五块。他年龄大了,用的是老年手机,来理发的人大都带着现金,个别没带的,他会让到隔壁商店里刷微信支付,王圈让商店老板记账,每星期商店分到的四块钱一盒的红旗渠烟只有一条,成了他的专供。他的烟瘾很大,烟不离口。他说一辈子就这一个爱好,他叼烟的水平也是了得,能够在嘴里随意活动,不误说话,烟灰长了扭头吹掉,从来没有掉到顾客身上,烧到顾客。

短暂休息

如果你认为来这里的顾客都是平民,那就大错特错了。来这里理发的大都是回头客却是真的,其中不乏大官富人。多少年来从镇政府和镇直部门走出的大领导很多,他们习惯了王圈的手艺,调走以后,经常驱车几十公里来这里理发;镇里的企业很多,有钱的大老板们理发也来这里,所以理发店门前的路边经常停着各种好车,有时也会造成交通拥挤。

理发店里的老物件很多,有手工推剪,鬓刀布,老式吹风、定型机,皮包,收音机,挂式工具箱,上百年的罗圈椅子,就连那多次捆绑着的理发椅、脸盆架都在诉说着王圈60年的从业历史。

店里的老物件

如今随着社会进步和管理要求越来严,王圈理发工具换上了一次性刮脸刀片、更先进的电推剪、吹风定型一体机,风操火也换成了液化气,但老的理发工具他却舍不得扔掉,我和他开玩笑,说这些东西已经变成了古董,等他干不动了,可以开个专业博物馆,或者大价钱卖到收藏家手里。

王圈的孩子继承了他的手艺,在县城开了一家发廊,生意很是火爆,女儿也已成家立业。儿女们都很孝顺,多次接他们老两口到城里享清福,他却不肯。一是夫妇俩人都晕车,一辈子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东边的县城和西边的地市,也就三十来里,还是骑自行车去的。二是到城市里生活,连个熟人说话都没有,自己不会打牌喝酒,过得肯定憋屈,不如继续开店,多少理个发,也能自食其力。最重要的是理发店里人来人往,也是一个新闻集散地,东家长西家短的各种消息,天南海北的逸闻趣事都能听到,听听新闻,说说笑笑,快活无比。

给我理发时,我与他闲聊,问起了那个有女性心理倾向,三天来剃一次头的人是否还在?他说还有这个人,还是爱戴胸罩,穿花衣服,隔两天不来剃头浑身起急。这人是五保户,来这里剃头刮脸,每次只收他七块,因为他是个活宝,他的到来使店里增添了无穷乐趣。

王圈现在每个月可领到1200元的社保,家里的3亩地包给了村里,每年可领到2400元租金,有一小块菜地由老伴打理,他对现在的生活相当知足,每天早出晚归,不为挣多少钱,只为活得开心,过得安逸,这使我想起了古人“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诗句。

愿王圈的身体硬朗健康,他的工匠精神能够传承下去。

2021年9月10日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97983.html